安 全 常 识
一、突发公共事件避险报警求助常识
1、牢记常用报警电话。110负责处理刑事治安案件以及紧急危难救助,119负责处理火警以及紧急危难救助,122负责处理交通事故,120负责处理医疗急救服务。拨打上述报警电话免费,投币、磁卡等公用电话,手机、小灵通,市话和可拨通外线的分机电话都能拨打。
2、发生溺水、坠楼、自杀;老人、儿童、智障人员、精神病患者走失;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;水、电、气、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,威胁公共安全、人身或财产安全,破坏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秩序,需要公安机关进行救助时,均可拨打110报警。
3、报警时应讲清楚案发的时间、方位,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。
4、要尽量记住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、方言口音和可能的去向,尽量保留各种证据。
5、报警后,要保护好现场,以便民警到场后提取物证、痕迹。
6、牢记全国统一短信报警号码12110。报警人如果遇到不便拨打报警电话的情况,均可使用12110短信报警。报警时应尽可能简要,准确地写明事件的性质、地点和时间等要素,以方便警方准确、快速地实施救援。
7、报警时要处理好安全性和及时性的问题。首先要尽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,然后再设法及时报警。
二、饮食安全食物中毒的预防
1、不吃变质、腐烂的食品。
2、不吃被有害化学物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。
3、不生吃海鲜、河鲜、肉类等。
4、生、熟食品应分开放置。
5、切过生食的菜刀、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。
6、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。
7、不吃毒蘑菇、河豚、生的四季豆、发芽土豆、霉变甘蔗等食物。
三、急救人工呼吸方法
正确的人工呼吸方法:患者仰卧(脸朝上)于硬板上(或地上),解开其衣领,清楚口咽部的异物和分泌物,如有假牙应取出,以免防碍气道通畅。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按住患者的前额,并以食指与拇指捏紧患者的鼻翼两侧,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,深吸一口气,用口对准患者的口吹一口气,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,让患者从鼻孔呼气。然后再进行下一次吹气,如此反复进行,每分钟做12~16次。向患者口中吹气时,眼睛注意患者的胸部,直到其胸部隆起达最大限度为止。
四、高校抢劫案件的预防
1、单独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现金和显眼的贵重物品。
2、平时不外露或炫耀现金和贵重物品。
3、不要单独在偏僻、阴暗的小道上行走。
4、尽量避免夜深人静时单独外出或晚归。
5、外出发现有人尾随时,要保持冷静,改变原定路线,朝人多、光线亮的地方走去。
6、约会时不要选择过于僻静的假山、树林等处。
7、不要将提包、钱包等随便置于自行车车篮内,以防止行进中的抢劫。
五、发生盗窃案件后的处置程序
一旦发生盗窃案件,同学们切莫慌张,请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置:
1、保护现场。一旦发现宿舍内贵重物品被盗,要马上封锁和保护现场,不准任何人进入室内,不得触碰和翻动任何物品。
2、报警求助。立即报告学校保卫部门或报110,报警时要说清楚案发地点、报警人姓名和联系方式、简要案发情况等关键信息。
3、配合调查。积极主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,客观、实事求是地配合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开展询问、走访、调查等工作,切忌隐瞒不报。
4、后续处理。若发现银行卡、身份证等被盗,马上要进行挂失、补办,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六、实训室、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
1、机电伤。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,小心取出伤口中的固体物,然后将红汞涂在伤口上,再敷上消炎粉,并加以包扎。若伤口较脏,可用3%过氧化氢溶液擦洗或将碘酒涂在伤口的周围,但要注意,不能将红汞与碘酒同时使用。若伤得比较严重、出血较多时,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,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,立即送医院治疗。
2、烫伤。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灼伤处,再涂上黄色的苦味酸溶液、烫伤膏或红花油,切勿用水冲洗。
3、异物入眼。试剂溅入眼内时,任何情况下都要先进行清洗,再送医院治疗。洗涤时可采用以下方法:①立即睁大眼睛,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,边冲洗边转动眼球,但水流不宜正对角膜方向。冲洗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。②若无冲洗设备或无他人协助冲洗时,可自行将头浸入脸盆或水桶中,努力睁大眼睛(或用手撑开眼皮),浸泡十几分钟。③若双眼同时受伤,必须同时冲洗,如先冲一只眼,再冲另一只眼,后冲洗的那只眼睛势必成为牺牲品。④若是固体化学物质落入眼内,应及时取出,以免继续发生化学作用。⑤若碎玻璃进入眼内,应先用镊子除去碎块,或在盆里用水洗,切勿用手揉眼。
4、触电。立即切断电源,就近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和干燥的场所,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,并送医院救治。
5、起火。实验室失火后,要立即移开可燃物,切断电源,以防火势扩大,同时组织灭火。灭火的方法可根据情况而定:一般小火用湿布、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即可。火势稍大时可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,但要注意,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泡沫灭火器,应先切断电源,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。若衣服着火时,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覆盖灭火,或就地打滚将火扑灭。火势较大时,则应迅速逃离火场并打119报警。
七、灭火器材的种类及使用方法
1、消火栓和水带。水是天然的灭火剂,其资源丰富,易于获取和储存,在灭火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没有危害作用。消火栓是灭火中的主要水源,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。室内消火栓一般设在楼层或房间的墙壁上,安有玻璃门,里面配有消防水枪和水带。
(1)使用方法。打开消火栓门,一人接好水带,按逆时针方向打开阀门;另一人接好水枪和延伸水带,奔向起火点,对准着火部位由近及远进行喷水灭火。
(2)适用范围。水是既经济又实惠的灭火剂,适用范围十分广泛,可应用于各类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。但水不能扑救下列物质和设备的火灾:①比水轻的(如石油、汽油、苯等)、能浮在水面上的可燃液体;②遇水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化学危险品,如金属钠、钾、铝粉、电石;③熔化的铁水、钢水,灼热的金属和矿渣等;④高压电气设备;⑤精密仪器设备和贵重的文件档案。
(3)注意事项。使用消火栓和水带时须注意避免使水带扭转和折弯,否则会阻断水流通过。
2、干粉灭火器。
(1)使用方法:①右手握住压把,左手托着底部,轻轻地取下灭火器;②先将灭火器上下翻转几次,将粉筒内的干粉抖松;③扯去铅封,拔出保险销;④站在灭火的有效距离处,手握胶管,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往下按压把,即可将干粉喷出,同时适当摆动喷嘴,使粉雾横扫整个火焰根部;⑤灭火过程中逐渐向前推移,如遇多处明火,可移动位置射向火点,直至火焰完全熄灭为止,以免引起复燃;⑥灭火后,将灭火器压把抬起即可停止喷射。
(2)适用范围。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、可燃液体和气体以及电气设备火灾。
(3)注意事项。①灭火时,切不可冲击液面,以防飞溅;②灭火器一经开启后便不能保存,须重新灌气、装粉后才能保存使用;③使用时若遇干粉喷不出的情况,应慢慢拧松盖,让干粉喷出。
3、二氧化碳灭火器。
(1)使用方法。①在火灾现场除掉铅封,拔除插销;②站在距火源2米的地方,左手拿着喇叭筒,右手用力压下压把,对着火焰根部喷射,并不断推前,直至把火焰扑灭。
(2)适用范围。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、可燃液体和气体火灾,还可以扑救仪器仪表、图书档案、工艺品和低压电气设备等的初起火灾。
(3)注意事项:①二氧化碳是窒息性气体,对人体有害,因此,在空气不流通的火场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后必须及时通风;②在灭火时不可颠倒使用,要连续喷射,防止余火复燃;③二氧化碳是以液态存放在钢瓶内的,使用时液体迅速气化吸收本身的热量,使自身的温度急剧下降到―78.5℃左右,所以在使用时最好戴上手套,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,以防止冻伤;④如在室外灭火,不能逆风使用。
八、火灾逃生常识
1、绳索自救法。家中有绳索的,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、窗栏或重物上,沿着绳索滑下。下滑过程中,双脚呈绞状夹紧绳子,并尽量用手套、毛巾将手保护好。
2、匍匐前进法。着火时,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,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,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,匍匐或弯腰沿着墙面前进。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的方式。
3、毛巾捂鼻法。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、毒性大等特点,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中毒,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用多层折叠的湿毛巾捂住口鼻,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。
4、遮盖护身法。将浸湿的棉大衣、棉被、门帘子、毛毯、麻袋等遮盖在身上,确定逃生路线后,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,到达安全地点。同时应注意捂鼻护口,防止一氧化碳中毒。
5、封堵隔火法。如果走廊或对门、隔壁的火势比较大,无法疏散时,可退入一个房间内,将门缝用毛巾、毛毯、棉被、褥子或其他织物封死,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,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的侵入,同时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,这样可以抑制火势蔓延的速度,为得到外部救援争取时间。
6、被单拧接法。把床单、被套或窗帘等撕成条后拧成绳,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。
7、跳楼求生法。火场中切勿轻易跳楼,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,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。要选择较近的地面作为落脚点,先将席梦思床垫、沙发垫、厚棉被等抛下,以增加落地后的缓冲力,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,以缩小跳楼高度,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。
8、管线下滑法。当建筑物的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、电线杆、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的管线时,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。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的人数不宜过多,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。
9、竹竿插地法。将结实的晾衣竿直接从阳台或窗台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,两头固定好以后顺杆滑下。
10、攀爬避火法。通过攀爬阳台、窗口的外沿以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、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。
11、楼梯转移法。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,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,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。
12、卫生间避难法。当实在无路可逃时,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。这时可用毛巾塞门缝,把水泼在地上降温;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。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、阁楼、衣橱等处避难,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,且容易聚集烟气。
13、火场求救法。发生火灾时,可在窗口、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、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。白天应挥动色彩鲜艳的布条发出求救信号,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,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,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,便于寻找、营救。
14、逆风疏散法。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,迅速逃到火场上风处躲避火焰和烟气。
15、“搭桥”逃生法。可在阳台、窗台、屋顶平台处用木板、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建筑上,以此作为跳板过渡的相对安全的区域。
九、常见自然灾害避险救助常识
1、避震时须把握的原则
(1)因地制宜,不要墨守成规。地震时,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,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。例如,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,就要看客观条件,如住平房还是楼房、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、房子是否坚固、室内是否有避震房间、室外是否安全等等。
(2)行动果断,不要犹豫不决。避震能否成功,就在千钧一发之间,容不得瞻前顾后,犹豫不决。
(3)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,不要擅自行动。
2、避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。
(1)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。①趴下,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;脸朝下,不要压住口鼻,以利呼吸;②蹲下或坐下,尽量屈体;③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,以防止身体移位、暴露在坚实的物体外而受伤。
(2)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。①保护头颈部:低头,有手护住头部和后颈,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,如枕头、被褥顶在头上;②保护眼睛;低头,闭眼,以防异物伤害;③保护口鼻:有可能时,可用毛巾捂住口鼻,以防灰土、毒气进入。
地址: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金海三道433号 0577-86559456
版权所有 ©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保卫部 浙ICP备05029821号

保卫处公众号

学院公众号